杏坛心语首页 > 教师园地 > 杏坛心语

姜安:“来此做甚”

来源:网络  作者:本站  发布时间:2021年12月09日  阅读次数:   次

( 作者  姜安)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”苏轼如是说。诚感其言之精妙。细思量,不是吗。结果不重要,关键是过程要出彩。


前不久,一次偶然的机缘,得以在天津做短暂的停留。白天偷闲,便到处走走。还真别说,竟还有点意外的收获。


上午去了趟古文化街,我国疫情控制得好,十点左右,里面已是游人如织。多是组团旅游的,中老年人居多。古文化街里赏玩的物件,什么“泥人张”、“上海女人”、“捏面人”、“张小泉”等等,让你大开眼界;还有各式各样的特色零食小吃,均汇聚于此,让你享尽天下美食,只恨自己少长了一张嘴。


这倒是其次,古文化街里面的“天后宫”,倒值得一看。里面地方不大,有几个小殿。颇有人虔诚的在那儿跪拜。不知为何,姻缘殿、求财殿跪拜的居多。我觉得这些人倒应该先去旁边的“大悲禅院”看看,领悟之后再来这儿。为什么?因为庙堂两边楹柱上一对联,我问了好几个人,都说不认识那隶书字。对联曰:“惩贪婪要让生财有道,扶困苦莫教致富无门。”这不告诉我们,要致富先要不贪婪,莫伸手,伸手必被擒;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吗?


午饭之后,我来到了“大悲禅院”。之前在车上,我问司机,为什么叫“大悲”,司机一说我才明白,因为里面供奉着“大慈大悲”的观世音菩萨。一进庙门,左手边12个大字就让我驻足不前了:中间是“来此做甚”四个大字,您还别说,这一下就把我问住了。我“来此做甚”?我来人世间走一遭是为了什么呀。别急,旁边有答案了。左手边是“我心即佛”,这太有智慧了。禅宗里这叫“顿悟”。一念之间,人可以是天使,亦可以是恶魔。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。右手边是“莫要外求”。是的,人生一世,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,不要仰人鼻息,苟延残喘,要活成一个大写的人。你要到庙宇或祠堂,总能看见虔诚膜拜的芸芸众生,“天后宫”里跪拜的人,先不忙,到这儿感悟一下再拜不迟。尤其有一次我陪人到湖南南岳去烧香,那阵势,我的天啊,除了人还是人,男女老少都有。大热的的天,人头攒动,就那样跪在大太阳底下,一跪一驱,一直跪到佛像前,然后边焚香,边口中念念有词。其实我理解,人活着,是要有信念,有信仰。信仰自由,本无可厚非。但我认为,人应该相信的,应该膜拜的,不是自己吗?



往里面走,我竟然看到了弘一法师纪念堂。弘一法师,李叔同,天津人,39岁出家,是一位旷世奇才,律宗第十一代祖。纪念堂内有弘一法师的一张画像及一尊塑像,我隔着门框站了许久,人没进去,没看清楚弘一法师的尊荣,倒记起了他的《送别》:“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……人生难得是欢聚,惟有别离多。”古人云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”物质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消逝或变化或消亡,唯有文化、思想、灵魂等非物质的东西,才能永垂不朽。



弘一法师纪念堂的对面是玄奘法师纪念堂。1945年到1956年间,这里供奉过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。他留下来的,更多的是中国人对文化的包容兼并,博采众长的探索与追求。


走到禅院后面,是一尊高达五米多的观世音菩萨的大理石雕塑。塑像线条饱满流畅,观世音菩萨手拈杨柳,面带微笑,俯瞰着众生,一副大慈大悲的模样。



不过有点点遗憾,在菩萨面前膜拜的人们,可能不大静心。因为一墙之隔,禅院之外,机器轰鸣,正在大兴土木,建造高楼。到时住在高楼的人们,会俯视下面的观世音菩萨和芸芸众生吗?